法蘭克博士曾在奧斯威辛和其他納粹監獄度過恐怖的三年,他紀錄:

   我們住過集中營的人,都會深刻記得有些人怎樣走過營房去安慰別人、把自己最後的一點食物分給他們。

   這樣的人很少很少,卻足以證明人的一切都可被剝奪,除了一樣、最後一樣 - -自己的態度和對待別人的方式。那是上帝透過人、表現的極高情操。

   1981 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「火戰車」中,敘述李岱爾(Eric Liddell, 1902-1945)在巴黎奧運會上的傳奇事蹟,感動了無數觀眾。

   可惜,只在片尾交代:「李岱爾、英國宣道士,二次大戰末期死於中國」。他在大雪紛飛的寒夜裏、病逝於山東省濰縣一個集中營裏,年僅 43 歲。

   運動專家、仍心繫福音,李岱爾於 1925 年前往中國服務。

  天津有一所「新學書院」、是袁世凱兒子們的學校。李岱爾在那兒教聖經、英文、化學及體育,努力想帶動中國青少年的運動風氣。

   1937 年、日軍開始侵略華北,打亂了宣士們的生活步調、農村佈道工作也更加困難。李岱爾小心行事、避免與日軍發生衝突的多次捨命搶救人。

   一年的大年初一,他到廟裏搬運一名傷患去醫院,這人為日軍所害、已在廟裏躺了5 天,沒有任何人敢來照顧他、而基督徒敢、李岱爾為陌生人冒險。

   同日,他又救助一傷者就醫,這人因不肯向日軍下跪而被凌虐、棄置在陰暗的庫房裏等死,病好後、信了主,也送很多幅畫給李岱爾作為報答。

   眼見局勢日益惡化了,李岱爾決定讓妻小在 1941 年搭船先回加拿大,他則留下、繼續牧養農村的教會。到了 1943 年,他被送進了集中營

   這裏原是一個差會的宣道站、空間不大,卻要容納大約 1800 名人員,那種擁擠與摩擦可以想見了。

   被拘禁的人中,包括近百個來自煙台、內地會子弟學校的學生,他們多半與父母分隔,特別需要長輩的關懷。

   李岱爾也與家人音訊渺茫,更能體會孩子們的失落感,所以也格外關懷他們。他為他們補習功課、安排聚會和各種活動,使他們日子過得充實些。

   有一次他甚至放鬆自己先前的原則,安排孩子們在主日舉行運動競賽,自己也在場邊為他們加油助興。

   有一個 12 歲的女孩子得了重病、被隔離起來,李岱爾冒著被傳染的危險,每天去看她、直到她康復為止。

   這些孩子中後來出了不少宣士,甚至有些願意去日本奉獻,這或許與李岱爾一直堅持愛與饒恕的榜樣有關。

   集中營的成人間問題更多了,不同的國籍、背景、性格,怎麼相處?在惡劣環境的煎熬下,人極易產生怨恨與衝突。

   但李岱爾熱心服務、捨己助人的風範,贏得了所有營友的尊敬,他真像是一盞明亮的燭光、照亮了那苦難的長夜。

   不幸、這光在 1945 年的一個夜晚熄滅了。。腦瘤奪去了他的性命,他沒能見到在加拿大出生的三女兒、及幾個月後侵略者戰敗投降的結局。

   追思禮拜中,大家唱他最喜愛的詩歌「我靈鎮靜」,全營一片深沈的悲哀。

   由於「火戰車」影片、所以也帶來紀念李岱爾的熱潮,當年的營友們透過各方努力,終於獲准在當年集中營的營址、樹立了一塊紀念石碑。

   碑上選刻的經文正是李岱爾一生的最佳寫照:「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,他們奔跑卻不困倦、行走卻不疲乏」(賽 40:31)。

   愛、感動人,愛、也激勵人,深信這盞集中營的燭光並未真正止熄、至今仍傳遞在神兒女的手中呢!因為真光的源頭(God)永遠不滅!

   苦難中、還有上帝,不要怕!請你仰望祂!神的光、沒有黑暗能吞沒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ao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